建议一:父母要做好榜样。
很多孩子没耐心,是由于父母自己做事也是虎头蛇尾。所以,要想让孩子有耐心,爸爸妈妈第一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
譬如,晚上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一块学习。在需要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跟孩子约好这件事需要耐心地做完;假如未完成不只需要补上没做完的,而且还要再增加时间来处置有关的事情。如此,孩子就可以有计划地去做事,也可以在肯定的时间内耐心地把事情做完。
建议二:让孩子了解耐心的重要程度。
爸爸妈妈必须要让孩子了解,耐心执着是成功的诀窍。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爸爸为了让童第周从小就了解耐心的重要程度,让他可以执着地学习和做事,特意给他题了“滴水穿石”的条幅,告诫童第周世界上没穿不透的顽石,只有没耐心的人。
大哥安排童第周到宁波师范预科学校念书。只读了一个学期,童第周提出要考著名的效实中学。哥哥说:“效实中学是用英语讲课的,你的英语根本不可以,一定考不上的。”
为了筹备考试,童第周坚持自学习英语,天天除去吃饭外极少离开书房。终于,童第周考上了。在效实中学,童第周又用滴水穿石的精神,使我们的成绩从刚入学的倒数上升到了全班第一。
父母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时要有耐心。孩子做错了事,给他讲道理,耐心地告诉他错在哪儿,而不是不分是非黑白地打骂。就算拒绝孩子的不合理需要,也要让他心服口服。
建议三:让孩子掌握等待。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没多大的耐心,只须想到一件事情,他们一直期望立刻去做,不然便会不停地纠缠。
刚刚吃完晚饭,母亲正忙着整理东西时,雨帆就开始叫道:“母亲,我要到公园去玩。”
母亲说:“等一下,等母亲整理完东西一块去。”
“不要,我要目前就去,你回来再整理吧。”雨帆开始坚持。
“不可以,做事情就要一件一件做,母亲要先整理完才能跟你一块去。你先等一会,看一会今天的报纸,母亲非常快就整理完了。”
这个时候,雨帆已经拿起报纸看着了。等母亲整理完东西走到客厅的时候,发现雨帆看得津津有味。原来,他看到了一篇自己喜欢看的小故事。
遇见孩子没耐心的时候,爸爸妈妈必须要坚持,不可以由于孩子的需要而作出让步。假如爸爸妈妈每次都是只须孩子一需要就作出让步,孩子得到的经验就是“母亲一直听我的,我想如何就可如何”,那孩子就会愈加没耐心。当然,爸爸妈妈也不能用生硬的态度来命令孩子,如“不可以,你给我等着”,如此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聪明的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了解,等待是有缘由的。
建议四:从身边的小事来培养。
在日常,任何小事情都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耐心。比如,刷碗、擦桌子、整理房间等。最初,孩子会漫不经心地边做边想玩,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站在一边督促孩子,让孩子用心地去做,直到他把碗洗干净、饭桌擦干净、房间整理整洁。要让孩子了解,什么事情都要耐心去完成。
在历程过小事的训练后,父母应该再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由于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训练孩子的耐心。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鼓励孩子做事不半途而废。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爸爸妈妈应当准时给予表彰,强化孩子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建议五:三分钟耐性练习。
假如孩子对学习没耐性,一直沉迷于玩耍当中,爸爸妈妈可以试一试其他的办法。
安吉娜·米德尔顿在《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介绍了一种“三分钟”耐性练习法,这种办法被证明是练习孩子耐性的好办法。
皮特是一个缺少耐性的孩子,他只爱看电视和打游戏,对看书不有兴趣。
一天,爸爸拿着个沙漏,告诉他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整好是3分钟。皮特想玩玩这个沙漏,这个时候爸爸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和父亲一块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皮特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首次,皮特坐下来看书。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注意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
但皮特的爸爸没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皮特的视线日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虽说约定三分钟,但三分钟过后,由于故事情节吸引人,皮奈特看得特别入神,他需要延长期,但爸爸坚持“三分钟”约定,不愿继续讲下去。皮特为了早点了解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
在这里,皮特的爸爸用了一种按部就班的练习,对孩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事实上是通过孩子有兴趣的东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肯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习惯,也就提升了耐性。
三分钟的时间,正好合适孩子注意力的特征,三分钟后立即打住,如此不只使孩子感觉爸爸诚信,而且还借助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主动学习的动力。当然,培养孩子的耐性爸爸妈妈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试了一两次后感觉没成效就舍弃了。